采写/晓 骏
江宁路街道液光固守队的办公室在绿树成荫、闹中取静的昌平路上。今天记者要采访队长张亮,他几次获得了集团表彰和荣誉。
记者刚到,恰巧遇到一位液光队员在路边处置共享单车的停放:搬移、摆放入停车线、拍照。程序非常标准。
这是位非常年轻的女孩,正在爱美的年纪,脸庞虽已因长期室外工作而晒得微黑,却显得健康而更充满青春活力。这让记者稍有惊讶:这么年轻的液光队员,特别是女队员,是很少见的。
见到张亮队长后,记者说起了见到的情况,张亮听后爽朗地笑了,他说:“我们招队员不困难。现在队员基本上都招满了!”
这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用工荒的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很普遍,难道张亮有什么绝招?
心系队员,为队员免去后顾之忧 看得出来,张亮是个干练而善谈的人物,他接着这个话题谈起了普通队员们的经济账。 “我们的队员基本上是来自五湖四海,”张亮说,“出来打工都是为了家庭,谁都不容易。每个月几千元的工资是不低,但是队员们在上海要租房、吃饭,还有交通费用,他们的负担还是很大的。有些队员在老家找到两三千元工资的工作就离职,关键是上海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江宁路街道紧邻市中心最繁华之处,不说这里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和租房成本,即使是日常消费也是“高人一等”。张亮为了队员们能在这里安心工作,动足了脑筋。 为队员们省钱只是吸引力的一个方面。和队员干一样的活、吃一样饭的张亮,平时从不在队员面前摆队长的架子,“我是一号队员。”他老是对队员们说:“公司派我来,我也只是个负责的。” 说是这么说,可是当队员有事的时候,张亮的“队长架子”就端起来了。 队员王善高在上班的途中,遇上洒水车清洁路面,不慎摔倒了,伤到了肾脏。张亮得知后,二话不说就掏出1000元借给他,并告诉他先安心休假养伤,等报销以后再还,不要担心看病和生活的费用。 在管理上,张亮的“队长色彩”就更浓了。 维系感情,是为了更好地管理 “我是2016年6月来到江宁固守队的。”张亮说,“当时集团与各个职能队伍之间的管理关系与现在不同。” 据悉,以前液光集团采用的是“承包制”,队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更依赖于队长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这不仅造成各支队伍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使公司好的规章制度难以不折不扣地在队伍中执行。 “当时,集团对于江宁固守队的考核是不满意的,发现了很多违反公司制度的现象。”张亮说。 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再要改变就要付出加倍的代价。张亮的整改措施,就与旧习惯发生了冲突碰撞。“有一次,有个队员违规,我管他,他不但不服,还脾气暴躁打了我。当时我的脸都被打出血了,我忍着没还手。”说起往事,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张亮也只能无奈地摇头。 在张亮心目中,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本来就无冤无仇,只要多交流感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所以我对队员从来不以罚为目的,而是以教育为主。”张亮说道,“一般新队员进队,我首先会让他们知晓公司的规章制度,让他们自己衡量,能够遵守的留下,觉得接受不了的,那就不要入队。” 新队员上岗,即使自己认为能遵守制度,张亮也要安排新队员第一天跟着老队员实习,让他们实际感受和掂量一下所有的工作情景,最终作出留下与否的决定。 “公司管理制度是有红线的,”张亮指着墙上醒目张贴的“十要十不要”、“五项严禁”告诉记者,“踩红线要开除,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但我是提前告知,基本上每次班前会都强调,反复讲、天天讲,所以在实际上,反而没有真正开除过一个人。” 张亮这种管理上严格、生活上照顾、处置上将心比心体谅队员的做法感动了大家,不断招入的新队员因为从开始就接受守纪律的意识,养成了好习惯,都能够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而觉得受不了严格纪律的队员也逐渐主动离职。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因此焕然一新,执行任务的战斗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积极作为,政府部门高度认可 “近年来我们集团发展得很快,”张亮说,“公司开辟了新业务,走出了上海。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尤其是市中心的业务更不能丢,这关系到公司的形象。” 张亮深知只有积极作为才能让政府满意。“我们坚决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业务上,只要政府布置的工作,我们不但积极主动地完成,而且还动脑子把它做好。” 据悉,目前固守队的工作内容和几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上海推行垃圾分类以后,晚上偷倒垃圾的现象增多了,我们就增加了针对这种现象的管理措施。”张亮说,“再比如,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乱停放现在成了我们主要的管理内容。我们不但是要求队员停放好,还要求电动车、自行车分别停放;车多的时候,还要求同一种颜色停在一起。” 固守队如此细致的服务,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而张亮本人也连续两年被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评为2017年度、2018年度市容管理卫生责任区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成绩的得来不会没有代价,张亮做了不少旁人看来付出多、回报少的事情。会算队员经济账的张亮却很少算自己的得失,他只是告诉记者:“几年来,我对固守队、对静安有了感情,我愿意为他们多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