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光集团的“垃圾分类上门收集”新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5月8日,集团下属环卫作业部的陈队长、张队长共同向本刊介绍了该项业务的新进展。
陈队长表示,随着新华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和天山路街道“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工作的相继启动,集团环卫业务已经扩展到整个长宁区11个街道中的7个,共服务4782户沿街商铺和224户居民。目前,每日分类、收集的干垃圾平均530桶(90公斤以上/桶)、湿垃圾100桶(100公斤以上/桶),日均分类收集量达到60吨左右。
“其中部分街道,比如仙霞新村街道和新华路街道分别是3月1日和3月15日开始的,天山路街道是5月1日开始的,工作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陈队长说,“随着这些街道商户参与率的提高,再加上7月1日起上海施行垃圾分类投放新政策,预计我们公司的收集量和分类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新进驻的3个街道快速走上轨道
“集团为了快速开展工作,对这3个街道的投入十分巨大。”陈队长说,“仙霞新村街道是11条道路、712家商户;新华路街道有19条道路、971家商户;天山路街道是13条道路、429家商户。”3个街道共投入2辆机动车、近10辆电动车、14名队员再加上管理人员及其他支持,液光集团在设备、人力方面快速投入到位,保障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在短期内就显出了效益。
“无论是商铺参与率、商户分类质量,还是我们的垃圾收集数量都在上升。”陈队长补充道,“从数据上看,仙霞和新华两个街道经过2个月不到时间的运营,商铺的参与率两个街道都已达到87%,分类质量好的商户分别达到94%和96%;天山路街道我们接手仅7天,目前商铺参与率只有50%,分类质量也有待提高。政府的要求是商户参与率要达到90%。从我们的经验对比来看,我们在华阳等其他几个较早进驻的街道的商户参与率都在97%以上,所以对此我们很有信心。”
管理细、分类好,这就是底气
“长宁区在垃圾分类上门收集上走得早、眼光远。”陈队长说。
据了解,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时尚的今天,上门收集工作已经成为长宁区该项工作的三大重点之一。曾经影响整个长宁道路和区容区貌的环境问题主要就是沿街商铺的垃圾乱投乱放;而对于商户尤其是餐剩厨余等湿垃圾量大的餐饮店来说,如何不违规又及时地清理本店的垃圾,也是个烦恼的痛点问题。长宁区原先就通过环卫部门尝试过上门收集予以解决。“但是因为没有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没有成功。”陈队长说,“天山路街道原先委托其他单位来搞上门收集,商户反响也不好。”
上门收集的成败,取决于分类工作做得好不好。“长宁区在去年就明确,垃圾上门收集是‘分类收集’。” 陈队长说,“他们直接告诉我们,垃圾只‘收’不‘分’的话,要你们液光来做什么?”这说明政府部门在分类工作上对于液光集团的实践是认可的。
这样的优势来自管理。“集团一贯强调‘管理出效益’。”陈队长告诉记者,“我们环卫作业部的各项管理措施都是有针对性的。”
仔细看环卫作业部制订的概要性操作规范《收集作业操作规范十二条》的内容,有3条是关于分类的:“逐袋检查把好关”、“辅助分拣勤宣传”、“干湿垃圾分开卸”;而细化的工作条例《收集人员六个“要”》短短六条,竟有4条是分类的具体规定:“检查商户分类质量”、“反复做好分类宣传”、“分类不符要示范分拣”、“逐户记录分类质量”。
说难,其实按照条例制度来执行,分类工作并不难;说不难,队员能否严格执行制度就是个难点。一直处于现场指挥的张队长告诉记者:“我们要求队员收集垃圾做到‘六要’, 每天出发前都有班前会,不断强调这个问题。”
细化落实的管理,不但在工作中收获了效益,还为液光集团赢来了口碑。“拿我们刚刚进驻天山路街道来说,他们就是主动联系我们公司的,”陈队长说,“4月24日左右双方对接,5月1日就进驻,非常快速;另外,武夷路70弄也经常迎来各级领导的考察,这里是我们为居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的试点现场。”
在困难中能前行的才是勇者
亮丽的成绩、光鲜的数据实际上来之不易。
一个矛盾之处就是,商户参与率的提高带来了收集量的增加,这是大好事,但是这却对后续环节带来了压力。“最大的困难是卸点,”陈队长介绍说,“按照规定,我们一般都是把收集来的垃圾集中卸到环卫的小压站,由环卫部门接手清运和处理。就是在小压站环节,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小压站停止接受垃圾清卸的时间过早;二是有些街道根本没有小压站。”
据了解,环卫小压站每天都有固定的运作时间,但是有些小压站会提前一段时间进行内部清洗整理等。而液光队员的上门收集工作是挨家挨户做的,为了提高垃圾分类质量,还要在收集环节仔细检查和记录,这些都需要耗用时间。
“电动车容量小,有时候装满了还有任务。”陈队长说,“再收集的话小压站就关门了,根本来不及。”
“我现在的工作基本上在抓两头:源头和末端。”张队长也说,“有时候最怕队员晚上来电话,电话一响我就知道,完了,垃圾又卸不了了,要压车了。”
“压车就是垃圾在我们的收集车上过夜,第二天一早小压站开门再去卸掉。”陈队长解释道,“这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有些车辆就停在居民小区,一车垃圾过夜是会有反映的。”
“我们也积极向街道反映,请求政府的支持,”陈队长说,“区环卫局已经给我们安排了一些停放点,但是小压站的工作时间,环卫部门也提出了自己的困难。”
陈队长表示理解,“能克服的困难,尽量自己克服!”
面对困难,液光员工的应对是积极的,在车辆停放地点、过夜垃圾处理上都有一些管控的举措,“如果有问题发生,我也会尽量与有关单位沟通以减轻我们队员的压力。但在这些情况出现几次以后,我反而发现了我们队员的敬业精神,”张队长告诉记者,“每当有压车现象发生,不用我安排,我们队员就会自动调整次日的作业时间,比如,收集次数增加,收集时间延长等,保证了收集工作的不间断。”
“还有协管力量配合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难点,”陈队长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环卫事业是从华阳街道起步的。在华阳街道,我们的协管力量为上门收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撑。工作扩展后,在其他街道,我发现,有液光协管力量配合的,无论是宣传还是管理上,工作的效率都更高。这是一体化管理的效率。”
但在协管力量配合度不高的情况下,液光员工也能坦然面对。“我们不但要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还要加强,”陈队长说,“我们在有些街道就增加安排一项工作,每天上午派一个队员用电动车上街巡查,专门去捡马路上的小包垃圾。这在液光协管队管理的区域就不需要。”
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你该怎么做”,这就是液光集团员工的风采,也是推动整个集团不断前行的力量。
7月1日起,上海要正式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液光集团环卫部门已经做好准备。
“重点是宣传工作,”陈队长说,“我们准备在全部7个街道的管理区域再次发放‘告知书’对此进行宣传,并且告示上门收集时间、频率,提升知晓率。”
与此同时,液光集团也将自己的管理特色即“督查工作”正式引入环卫作业领域,并且制订了《上门收集督查八个“查”》条例予以规范引领,这将更加推动集团环卫业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使集团环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